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

《給未來者言》 從商的信念

搭飛機返台 在聯合報上面看到郝明義先生的一篇文章
裡面的一個大哉問 替我解答了多年來的疑惑
可能也是我最近幾個月以來 最感動的一段文字

原來我要追求的是 Perfectness, Purity & Beneficial

Augustine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希望拼圖:商人難為年代 聽聽《給未來者言》

  • 2009-01-16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【郝明義】

 很多工作,需要為一種理念而奉獻,甚至不惜性命,是很清楚的。譬如要革命的政治人物,戰場上的軍人等等。但是商人呢?商人對自己的理念,到底應該堅持到哪個地步呢?有段時間,我很好奇。

 商人的目的不就是營利嗎?一個追求營利的人,到底有什麼理念好堅持?堅持到哪個地步才算食古不化?

 後來,沒想到因為看甘地的一本書而找到答案。

 一次大戰之前,甘地在南非的那段時間,有天要從約翰尼斯堡搭火車去德班。在火車站,一位送行的朋友,塞給他一本書,好在二十四小時車程的旅途中閱讀。後來,甘地在他的自傳中,有一章名之為〈一本書的神奇魔力〉,專門談這本書對他的影響。

 甘地從拿起書就放不下。火車在傍晚時分到站,可是他那天夜裡根本無法入睡。甘地在回憶錄裡說,他不是閱讀很多的人。在他上學的時候,除了教科書之外,他幾乎什麼也不碰。出社會工作後,也很少時間閱讀。不過也正因為如此,他讀到一本書,就會大力消化。而他在火車上讀到的這一本書,則立刻給他帶來了鉅大的衝擊。

 「我決心根據這本書的理念,改變我的人生。」甘地說,從而開啟了他日後的人生之路。

 這本書叫《給未來者言》(Unto This Last),十九世紀末的英國人約翰.羅斯金(John Ruskin)作品。而甘地因為太過重視這本書,後來將此書局部濃縮,以印度文改寫,之後,再由印度文翻譯成英文,是為《萬福之書》(Sarvodaya: A Paraphrase of Unto this Last)。我最先看到的是甘地的濃縮版,後來再看《給未來者言》。

 約翰.羅斯金是一百多年前英國一位兼有藝術家、文學家等多重身分的人,但是他寫的《給未來者言》,卻可以說是一本給商人和企業經營者看的書。甘地說他特別感動的,是羅斯金談論個人與群體的關係,以及工作的價值,尤其是是體力勞動的價值。而我,則是沒想到羅斯金回答了我這篇文章一開始所提出的那個問題。

 羅斯金認為,雖然商業的發展,使大家認為商人的本質就是要為自己打算的(selfish),並且為了追求利潤,無商不奸(cheat)也是可接受的,但他覺得這是必須揚棄的想法。羅斯金說,一如戰士為了保衛國土,牧師為了教導人民,醫師為了治療病患,律師為了伸張正義,而有必須以身相殉的目的和決心,商人也是。市場也像布道壇一樣,需要它的殉道者。

 但,商人要以身相殉的目的是什麼呢?

 羅斯金認為有兩點:第一,身為商人,他供應的商品與服務的「完善與純淨」(the perfectness and purity);第二,身為商人,需要和上中下游這麼多環節的人相互交易、工作,他不能只為一己之利著想,而必須透過產品的製造,貨品的交易,而「有益」(beneficial)於所有參與的人。從這「有益」的角度出發,羅斯金提出一個商人種種該有的作為與堅持。尤其是對一些公正法則的堅持。

 這些公正法則,足以需要堅持到不惜以身殉道嗎?羅斯金在書中的回答,可以看到有很嚴肅的:

 「實際上,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死去的人,不懂得怎樣活著。」

 也可以看到幽默的:

 「根據供需法則,生存是魚類、鼠類和狼的特權,而人類的殊榮則是根據公正法則生存。」

 今天真是個商人難為的時代。尤其在二○○九年。各種商業遊戲的體系被破壞,各種熟悉的環境不再,各種過去幹練的經歷不足恃,各種拿手的工作方法失去作用。在重重的生存壓力下,商人很容易什麼都可以堅持,就是原則不必堅持。

 但是《給未來者言》顯然不是這麼說的。

沒有留言: